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1-04-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自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英语专业以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着服务于全国和地方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对外科技交流的宗旨,依托本校办学特色即丰富机械、材料、电子、环境、计算机等工程专业资源,在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开设科技英语系列课程,注重学生科技英语翻译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强化科技英语翻译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突出专业特色。

一、英语专业定位

科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山西省特色英语专业之一。基于扎实本科教育的理念,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科技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卓有成效,科技英语机械阅读、科技英语机电阅读,科技英语文献翻译,科技英语写作及科技课程论文等课程日趋完善成熟,为“英语+”的专业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在做好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2017年英语专业同美国奥本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成功签署本硕学位合作项目,在国际合作办学与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二、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培养:扎实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跨学科发展和勇于创新创业的意识

英语专业经过11版,15版和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次修订,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立足行业、服务基层,在跨学科行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应用创新型英语专门人才。

1) 刘晓虹院长,董艳副院长,郭智勇老师牵头,多位老师参与的学科竞赛团队,指导学生在“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写作,阅读,演讲及口译比赛中屡获得国家级、省级特等奖、前三名等好成绩,充分展现了英语专业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

2) 2015年英语专业学生辅助教师,参与了山西省“口袋丛书”的部分翻译工作,翻译任务虽少,但态度严谨,表现可圈可点,展现了英语专业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英语专业“地方性知识视域下太原明代文化旅游外宣的整合性策略”及“多模态旅游话语和山西对外形象构建策略”等累计20多个学生创新团队项目成功获批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部分项目已通过建立语料库,发表学术论文按时完成了结题任务。充分展现了英语专业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4) 累计30余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优秀的学府继续研究生学习,在校的表现受到校方导师的好评,成为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受益者,不但拓宽了未来的职业领域,而且拥有了对未来更多的选择权。

2. 德育培养: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回报社会,大爱传递

近10年,英语专业学生一直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志愿服务基地合作;同科大附小、圪僚沟小学长期合作进行“大手拉小手活动”;与朴新教育集团,康如教育、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建立了外国语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的表现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学生曾参加奥运会、残奥会、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山西国际煤炭博览会、山西—欧盟合作洽谈会等大型涉外活动口译志愿者活动,展现了我校学生认真求实的风采,受到组办方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

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学校组织的2018年,2015年和2014年Mycos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报告显示外国语学院英语毕业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工作的满意度及对母校的满意度都较高。学院不定期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电话回访、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表现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总体上对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均给予了较高评价,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学习与创新能力强,踏实肯干,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但是少数同学也存在一些弱点,如眼界高,对工薪和职业发展要求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稍弱,社会公共关系能力需要加强。英语专业会进一步根据需求反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师资力量

1. 师资构成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英语专业专职教师2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者3人,副高级职称者11人;外籍专职教师2人;第二外语教师3名;10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职读博1人。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15人,累计出国访学20次,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20所世界名校访问学习。本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教师承担着英语专业,英语双学位,硕博研究生英语、日语专业二外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2”国际班的授课任务。

 

2. 师资专业水平

英语专业本着以“教学”带动“教研”和“科研”的思路,鼓励教师建立课程团队,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和科学研究团队,勇于创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融合,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外研社杯”等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学外语微课等大赛中屡获殊荣;主持省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建设省级精品课2项。其中:

1)2019年张妙霞,赵文璐,梁杰, 董艳,郭智勇老师的跨文化团队携手打造“金课程”与“金课堂”,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二等奖。2012年郭智勇老师在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英语专业组)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1年张敏老师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综合课组)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山西赛区一等奖。

2)2019年 “高级英语”课程荣选为山西省精品课程,课程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完善课程线上和线下的混合资源,旨在为学生打造“金课”,打造“一流专业课程”。

3)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学术英语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等项目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4)英语专业教师教书不忘育人,育德先行。多名教师获得省校级“三育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奖励。刘晓虹,胡艳老师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董艳老师荣获2018年度“师德标兵”称号;2010年郭智勇老师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成绩显著,荣获一等功。

4、 专业学科建设

英语专业采取“丰富本学科”+“跨学科合作”的学科发展模式。基于英语专业涉及翻译,语言学,文学,文化及专门用途英语等多个学科领域,根据师资,建立翻译, 文学,科技英语,跨文化等学科团队。并和我校机械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及材料专业等各学科合作支撑,形成丰满的以英语为轴心,不同学科为半径的“英语+学科”网络圆,实现专业间的相互助力,双赢的“学科伴侣”模式。

英语专业教师通过学科团队合作,探索学科优化路径,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主持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20余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省留学基金、省科技厅软科学、省委宣传部项目、省社科联项目);发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10余部。在学院内举办学术报告会10余场。其中:

1) “美国史诗性小说研究”获批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科亲缘与个体定位: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和英美学术英语批判性立场和评估对比研究”获批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 “经济转型期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国际化创新性推广研究”和“多模态旅游话语和地区对外形象构建策略研究” 2017年和2018年获批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际文化交际中增强中国文化话语权研究”2018获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

3)2015年英语专业师生承担了山西省“口袋丛书”的系列出版翻译工作;“口袋丛书”译版获得了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英语专业教师出版《批判性立场和评鉴学术话语对比研究》和《马原先锋小说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前者获得2016年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度“百部工程”二等奖。

五、英语专业及学科建设规划

1. 积极探索英语与本校优势理工科资源的链接与结合,继续实施“E+”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专业辅修其它专业,构建学科特色的校本化英语课程群模型,凝练我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特色。

2. 为推动我校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英语学科对学校的贡献度,英语专业基于多年的翻译教学教研积累及对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预开设翻译新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口笔译翻译技能,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胜任科技、外事、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高层次口笔译工作的人才。

3.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对本学院学生各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课外自主学习,学术活动和就业取向等加以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以学科专业竞赛为平台,以高质量的科技文化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工作整体水平和成效。

4. 继续拓展协同育人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资源保障。在现有朴新教育集团,康如教育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立2-3家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实践基地。

5. 继奥本大学合作办学之例,继续拓展国外高校间的合作项目,体现英语学科对我校优势学科的配套作用,服务我校国际化战略,为我校涉外宣传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

6. 以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建立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团队,科技英语课程团队,翻译课程团队,文学课程团队及研究生英语课程团队,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成果的水平,使教学教研相长相助。

7.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鼓励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lu